目前分類:好文分享 (1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數十年來,「小忙孩」現象已引起學界、醫生和兒童心理學家熱切的關注。《真實簡單》雜誌(Real Simple)網站新聞報導,行程排得太滿的小孩跟過勞的成人一樣,會有跟壓力有關的健康問題與心理問題。


2013-05-21 親子天下雜誌 45期    文/李岳霞

爸媽很忙,小孩也很累。

數十年來,「小忙孩」現象已引起學界、醫生和兒童心理學家熱切的關注。《真實簡單》雜誌(Real Simple)網站新聞報導,行程排得太滿的小孩跟過勞的成人一樣,會有跟壓力有關的健康問題與心理問題。研究更發現,小忙孩通常以女孩居多,而這類忙碌小孩也多半擁有高學歷與高社經地位的父母。

若孩子經常出現以下狀況,他可能需要更多「暫停」與獨處時間:

1. 沒有無所事事的時候:當你閉上眼,腦海中的孩子不是在寫作業、練琴、就是在趕場上才藝課。

2. 像個小老人:雖沒駝背或長白頭髮,但看起來沒精神,老是喊累、頭痛、睡不好。

3. 連最喜歡的冰淇淋或偶像都不愛了:好吃的東西吃再多會膩,過多活動最後也會變得不好玩。

4. 成績退步:課後活動和學校作業打架,功課做不完,也沒時間好好準備考試。

雅德賽思永平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王道維】(作者為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

這幾天的體育版新聞無不圍繞著華人之光林書豪,他在世界籃球殿堂NBA的傑出表現。身為台灣人,能夠看到子弟在海外有這樣的成就當然會讓我們覺得與有榮焉。但是仔細想想,就會發現這背後的意義並不是那樣簡單的。

在進入紐約尼克隊之前,林書豪曾被所有的NBA球隊都拒絕簽約,連坐板凳球員都在去年連續被兩支球隊踢走。更別提當初因為沒有一個NCAA的學校願意提供他獎學金就讀,以至於他不得不選擇進入那個並非以運動著名的長春藤名校,哈佛大學。在得到當前的榮耀之前,他所曾經過的這些彎曲挫折,卻正是我們一般台灣學生或父母所避之惟恐不及的。這樣的林書豪,似乎才是我們在「與有榮焉」時所應深思的一面。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是林書豪的父母,當時難道不會覺得讓這樣會念書的孩子去打球太可惜了嗎?那不是只有「不會讀書的孩子」才作的事嗎?不能進入籃球傳統名校不就表示一種挫敗嗎?後來能在哈佛大學經濟系畢業,不就表示他應該走進華爾街才對嗎?若早知道要去NBA打球,那些高額的學費豈不就白白浪費了?又為何非要去挑戰那幾乎沒有亞洲人可以生存的地方,經歷這麼多失敗、冷落、與屈辱?如果走一般人的路,作爸媽可能還可以用關係拉你一把呢!

這些話聽起來都很熟悉?只是並非發生在林書豪身上,而是在台灣土生土長的孩子身上,反應出許多台灣中產階級父母對子女生涯規劃的一種「強迫性焦慮」。嘴巴上說是為了子女好,但更多時候是因為我們「自己害怕」未來的「不確定」:所以我們很少在乎孩子的興趣,只想培養他們才藝;我們不鼓勵他們尋求人生的夢想,只想讓他們走在一條我們放心的道路:與別人一樣拼明星學校、選熱門科系與作別人羨慕的職業。這樣的想法雖是出自於父母親的「善意」,但卻根深蒂固於我們社會,成為台灣教育改革始終無法成功的根本原因。事實上,這也是正是林書豪的家庭教育(而非學校教育)與我們最大的不同之處。

在去年十月份,林書豪與其母親吳信信接受台灣好消息電視台的專訪,讓我們有機會更了解是甚麼樣的家庭教育幫助了林書豪經歷這一段尋求夢想、忍受挫折、然後逐夢踏實的過程。因為信仰的關係,林書豪的父母在孩子打籃球的這件事上學會放手,讓他追尋上帝在自己身上的特殊計畫。他們明智地注重品格培養而非最後的成果,使得林書豪不會在輸贏的壓力下患得患失,反而更能謙遜感恩地享受籃球的樂趣,發揮出更大的潛能。

雖然我們大多數人並未有這樣的信仰思維,但我們還是可以從林書豪與其家庭的例子,學習到如何幫助孩子及早尋得自己生命的價值,引導合適的道路,接納他們的跌倒與失敗,並繼續鼓勵他們完成自己的夢想。這可能會是一條與他人不一樣的路,無法馬上有清楚的結果可以期待,但我們卻可以與孩子一起經歷生命中真實的歡笑與淚水。


雅德賽思永平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學歷貶值 父母勿強迫子女念大學

中時 更新日期:2011/09/11 05:30 謝錦芳/台北─洛杉磯越洋專訪

中國時報【謝錦芳/台北─洛杉磯越洋專訪】

台灣將把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延長為十二年,此舉是否有助於減輕學生們的升學壓力?肯.羅賓森表示,歐美許多國家早就實施十二年國教了,問題的根源仍在教育體系必須注入創新文化。舉例來說,並非每個人都要上大學,有人想上設計、音樂或舞蹈學校,有人想直接進入社會磨練,這個社會需要各式各樣的才能。

羅賓森指出,英國每年有二十萬個大學畢業生角逐二萬個新增工作機會,很多大學畢業生只好降格以求。大多數國家的教育政策是增加大專院校的畢業生人數,過去卅年來職場上大學畢業生多了一倍以上,結果引發始料未及的危機,因為企業界適合大學生的工作跟不上大學生增加的速度。「學歷貶值現象越來越嚴重了。」

近年來台灣大學畢業生失業率飆升,羅賓森認為,這是結構性問題,父母親不能強迫子女念大學,應該讓孩子有多元學習的機會,培養其創造力與創新能力,讓他們獨特的天賦可以被挖掘出來更加重要。

針對人才外流問題,羅賓森指出,英國在一九六○、七○年代也發生同樣的問題,許多年輕人到美國尋找更好的就業機會與生活環境。他個人認為,除了較高的報酬之外,良好的生活品質與工作機會可能更重要,政府應加強學術研究與文化發展,強化文化方面的創新,讓年輕人在國內可以找到更多元且富創意的工作機會。

雅德賽思永平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失敗獎-------- (謝謝依依老師轉載文章分享)

這些天,兒子怪怪的,蜘蛛似地整日粘在網上。

我暗自納悶:「他在聊天,玩線上遊戲,還是看影片?」

下線之後,他也是若有所思,跟他說話心不在焉,宛如走火入魔。


這些年來,我們彼此信任相處的默契,我在等待,他親口告訴我緣由。

他沒有辜負我,謎底終被揭開,他見我經常發表文章,便下定決心,要與老媽比高低。

雅德賽思永平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對於『處罰與原諒』這件事的看法 , 跟大家分享這篇我覺得可以給大家做為參考的評論 :

有朋友問一個問題
:妳在孩子做錯事並說了對不起後,妳還會處罰她嗎?
我說:會啊!我會原諒她,但做錯事依然會得到該有的處罰.
在我的思考邏輯裡,
原諒和處罰是兩碼子事.

我看過有孩子時常做錯事,
通常都馬上承認錯誤並說對不起,
然後父母就原諒他,
也沒給他處罰.

雅德賽思永平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王品集團董事長 戴勝益:我為何斷絕孩子的退路  (文章轉載)


戴勝益大家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誰,但只要提到王品牛排、陶板屋、西堤牛排、聚北海昆布鍋、夏慕尼、原燒......這些知名的餐飲名店,可能就會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育有一兒一女的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跟一般的企業家老爸很不一樣。其他企業家無不處心積慮安排子女在家族企業接班,但是,戴勝益卻堅決不讓子女進入他的餐飲王國,不要說是「接班」了,連去任何一個事業體「上班」都不行。

 

王品是全台最大餐飲連鎖集團,除了王品牛排以外,旗下事業體還包括陶板屋、夏慕尼、西堤牛排、原燒、聚北海道昆布鍋等 多個品牌,兩岸店數逾百家,年營業額高達五十多億。

他不只擋了他們的「前途」,甚至還斷了他們的「財路」。明年王品股票即將掛牌上市,戴勝益瀟灑宣布要捐出個人八%的財產做公益,只各留五%給兒女,而且還設下三十五歲才能動用的限制條款。

 

他並不打算讓王品變成一個家族企業;他的孩子,只是「戴勝益的兒子女兒」,絕對不會是「王品集團的少東、公主」。

雅德賽思永平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命不一定是直線

『不要在別人的眼光裡找快樂,否則永遠悲哀。 不要在別人的嘴巴裡找尊嚴,否則永遠卑微。』

 ◎洪蘭 陽明大學認知神經科學實驗室教授 

  台灣的孩子一般沒有什麼機會玩, 我個人覺得這樣的現象很令人擔心。

  我在陽明大學醫學院任教,我們有些孩子還沒有準備好, 就已經要去當醫師了。

 他可能有很豐富的醫學知識,可是還未必能面對, 診療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心理壓力、道德壓力與生命課題。

  有一些記者問我,為什麼我覺得我先生(曾志朗)的抗壓性很強, 我想主要是因為他是在鄉下長大的,我們在美國結婚五年後,我才去他家,去的時候發現, 鄉下長大的孩子童年快樂很多。

  

 他曾經告訴我,他們常去溪裡面游泳,老師三令五申告誡,他們依然不改,於是老師趁他們游泳時把衣服拿走,他們只好在溪水裡等到天黑,拿著芭蕉葉,遮住重點部位, 跑回家去,而媽媽當然早已拿著棍子 在門口等囉!

  

雅德賽思永平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命不一定是直線(下)


 

從了解到關懷到行動

  我的小孩剛轉到美國學校時,上課第一天,老師發了十四本英文書,說是這學期要唸的,有哈波李的《梅崗城的故事》、賽珍珠的《大地》、史坦貝克的《 人鼠之間》等。 這些書都蠻深的,我們的大學生都不一定會讀,何況九年級( 相當國二)的孩子?

 我去問老師為什麼選這些書,老師說:「十四歲的小孩,肌力已經足以傷人,如果心智上不夠成熟、缺乏同理心的話,很可能做出令自己後悔一輩子的事情!

 我們必須在他青春期剛開始時,讓他的思想跟上, 藉著這些不同人種受到不同待遇的書,教會他們『同理心』是什麼。」

  

 《梅崗城的故事》和《奴隸船》 是描述美國南方黑人所受的不平等境遇。我的小孩看完了這個故事,一直問我:黑人並沒有比較笨,為什麼會因為他的顏色就遭到歧視?他們以前在學校裡叫黑人Negro,但看完這些書後,就不再那麼叫了。《人鼠之間》拿過諾貝爾獎,主角是個智障的孩子。當時發生了喜憨兒烘焙屋被人潑餿水的事件,同學們看了書後,主動下山去幫忙喜憨兒清洗。「因了解產生關懷,因關懷產生行動」, 我在我小孩身上印證了這一點!

  

雅德賽思永平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大難為。
最近知名速食廣告中,一個小哥哥落寞的說:"我也想當弟弟...."道出了許多老大的心聲。
根據研究,家中老大承受過多的期待和責任,心理壓力大,
父母該如何養出快樂的老大呢?


你家中的老大總是一板一眼,喜歡追求完美嗎?出生排行真的對孩子的個性發展有影響嗎?

根據法國進化科學研究院一項最新研究,在家排行老大的孩子,對人較不信任,較不容易和別人合作。研究人員分析:家中排行並不是真正的癥結所在,新弟妹降臨後父母的對待方式,才是促使老大日後行為的影響因素。

這篇刊載於最近一期《新科學人》雜誌的文章指出,造成長子(女)容易對人懷有戒心以及合作意願低落的可能原因在於,當家中增加新成員,父母全心對待的愛從此被剝奪,為了從父母身上爭取到更多的關注,老大會變得比較不願和人合作。這項研究同時把性別、家庭地位、宗教信仰等因素列入考量,結果發現:相較於家有手足的長子(女),獨生子女的行為模式則和其他出生排行的孩子較為相近。

雅德賽思永平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篇文章的精神就如同我們現在所參與的永平學社 , 希望孩子們都能永遠珍惜這難得的友誼與情感 ~  Vicky

作者:林玉珮  出處:親子天下

從孩子念幼稚園開始,呂銘修夫婦就經常邀請孩子的玩伴到家裡玩,旅行時甚至會去別人家「借小孩」一同出遊。他們如何讓孩子的友誼持續,又如何學習放手?

「這是Louise二歲生日,旁邊這個是朋友的,比Louise小幾個月」,在貿易公司上班的媽媽林美玲每翻開一頁家庭相簿,笑意更濃。宛如走在時光回廊看著Louise長大,喔,還有,看著Louise友伴們長大。

獨生子俱樂部

Louise的每張照片裡幾乎可以看到其他同齡孩子,有幾個似乎和Louise如影隨形。原來他們從小就玩在一起,從幼兒園玩到家裡,從社區公園玩到花蓮、墾丁。孩子從同學變成好朋友,而爸爸媽媽們也熟絡得比親人親。

「我們大人開玩笑說要組『獨生子俱樂部』,」林美玲說。呂家就像這些獨生子的玩樂基地,七、八個家庭彼此走動密切,小孩尤其期待「過生日」,因為那天可以留宿小壽星家。小壽星會親手製作標明時間、地點、聯絡電話的邀約卡,每年推陳出新,還標明「玩到瘋了再回家」、「讓你玩到翻過去」。不管是誰過生日,就是要玩得瘋。

孩子有玩伴 更主動

大人剛開始會擔心把孩子放在別人家,後來發現,孩子比在自家還主動、還要乖。主人說杯碗怎麼收、垃圾怎麼丟,小人兒很聽話,就連小主人的習慣也很尊重的照著做。例如Louise不喜歡書有摺痕,連書背都不能有;有些書內頁泛黃,外衣仍有八成新,「孩子們來我家都用雙手捧著書看,」林美玲很感動。

雅德賽思永平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最近又是腸病毒橫行的時節 , 聽Emily的爸爸說這一次的病毒還會讓指甲整個都脫落 , 天啊 ! 這是哪一型的病毒啊 ???

所以衛生習慣向來Vicky老師很要求 , 一回基地放好書包一定先用肥皂洗手 , 偷懶 ? 沒用肥皂 ? 哈哈 !! 每個人都得讓我聞香香才可以呦 ! 現在又請她們襪子也要脫掉 , 進廁所洗洗腳 , 因為孩子們在學校跑跳 , 那襪子悶了許久...........味道實在.......不怎麼好聞 ! 但孩子愛玩水的本性顯露無遺 , 讓她們能碰水兼保持乾淨 , 一舉兩得 ! 另外 , 吃任何東西前一定也要不厭其煩的提醒她們 " 洗手 ! 洗手 ! " 

希望每個孩子都要健健康康 , 隨時注意清潔 , 才能抵抗腸病毒的威脅 ! 夏日大作戰.........." 腸病毒 " .....OUT !

P.S 在此我要特別誇獎一下我們的小姐姐- Fiona , 昨天她幫每一位學伴服務 , 詢問她們 " 還有沒有人要沖腳呀 ? " , 我在旁讚美她 " 很有姐姐的樣子喔 ! " , 她回答我 : 「這本來就是應該的啊 !, dear Fiona , 妳................................真的很棒 !!!

雅德賽思永平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雅德賽思兒童學社第12]  玉米老師 20100831萱媽咪的分享-

如何幫助孩子適應小學生活?                本文摘錄自〈學前教育〉雜誌

小小新鮮人進入國小就讀,卸下圍兜、告別遊戲的童年,取而代之的是進入一個陌生的學習環境。由於國內小學和幼稚園間無論在學習內容和教學方式上都有一段差距,孩子初進入一個迥然不同的學習環境,是否會遭遇適應上的問題呢?


1.  孩子面對一個充滿未知的陌生環境時,自然會產生害怕惶恐的情緒,擔心自己能不能把新角色扮演好,也擔心新同學、新老師能不能接納他。


2.
 孩子對小學生活的焦慮可能來自家長有意無意的恐嚇。有些家長在遇到自己不能處理的教養情境時,拿學校老師當替罪羔羊,造成孩子對小學生活有負面印象。例如:「你再不聽話,看你上小學後怎麼辦!到時候老師不好好修理你才怪!」「再不用功,上小學後你就跟不上別人了!」


3.
 孩子聽到來自上小學兄姊的抱怨。例如:「上小學功課很重、考試很多哦!」「小學老師很兇!」


雅德賽思永平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我在永平等孩子放學時 , 看見學校川堂的佈告欄裡貼了這篇文章 - "深度陪伴 教出哈佛新鮮人" , 覺得很值得家長們參考 , 於是上網找了這篇文章的原出處 :

張樹森夫婦分享:補習名師教不了的事

深度陪伴 教出哈佛新鮮人

撰文者:尤子彥

商業周刊 1168 2010-04-12

打敗二萬八千個來自全球最優秀的高中生,張邑安擠進哈佛大學窄門,不是靠補習,而是父母的用心陪伴。

張樹森(右)、徐兆琬(左)夫婦靠愛和紀律,把從不補習的兒子張邑安(中)送進哈佛名校。(攝影者.賴建宏)

雅德賽思永平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陣子因為要到協會開會 , 因此我必需先將晚餐料理好 , 請先生下班後再幫忙照顧孩子 , 幾次下來 , 我發現回家後她們都還不錯 , 因為一些等待我回家處理的家事 , 她們都完成了 ! 澡洗了、房間收拾了、地板乾淨了、每次都得叮嚀的髒衣服也放入洗衣機了......這個做媽媽的 , 頓時 , 心裡真有說不出的感動呢 !!
『家』是大家所共有的 ! 我想我無時不告誡孩子 , 希望她們必需要有這樣深刻的概念 , 一個家裡的所有大小事也是所有成員一起分攤 , 當然 , 當中的喜悅與快樂更是我們每個人所共享的 ! 讓孩子充分瞭解父母賺錢養家的辛勞 , 並培養她們生活自理能力 , 我想真的必需從小就做起 , 才能讓孩子們在未來競爭的環境中比別人多更多的適應能力 ! 以下有篇報導 , 供大家參考 :

別問媽襪在哪 「做自己主人」   【聯合報記者梁玉芳】
小餐館裡,小學三年級的男孩完全不動筷子,只盯著牆上電視看卡通;好不容易進廣告了,一旁穿著套裝的上班族媽媽趕快拿起湯匙送到男孩嘴邊:「寶貝,再吃一口,現在上廣告了。」

母子餵食圖 令人開眼界一旁用餐的上班族李文敏看見這段「母子餵食圖」,不禁傻眼,霎時覺得前幾天同事高調誇獎自己小孩「才小六耶,就學會自己燒開水了」那種喜孜孜的表情,也就不算太誇張了。
許多描述現代小孩「生活失能」的故事,在親友間、報章、網路部落格都可以輕易發現。有母親抱怨,如果沒有把柳丁榨成汁,孩子絕不會動手拿切片的柳丁吃,「因為他不會」。也有人記起,國中畢業旅行時,班上一位同學不會自己洗頭,因為他從小到國中,都是到美容院洗頭的。有位讀者投書聯合報說,媽媽都很喜歡買壽司,因為餵起孩子來方便,尤其是孩子月考時,她可以邊餵,孩子還一邊溫書;外出吃麥當勞薯條,手摸到的地方都有細菌不准孩子吃,結果餐盤上都是薯條尾巴。

少子化浪潮
個個都是寶

雅德賽思永平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看到的一篇文章報導 , "人格特質 小一時就定型了" , 供大家參考 , 原報導如下:

人們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可是有科學根據的。研究指出,人格特質從幼年到老年基本上一樣,關鍵期出現在小學一年級。一年級學童的個性,能強烈反映出成人後的行為。

論文作者、河邊加州大學博士候選人納夫(Christopher Nave)說:「無論時空或成長背景如何改變,我們基本上還是同樣一個人,因為性格確實伴隨人的一生。」

研究人員分析了1960年代夏威夷約2400名學齡兒童的資料,他們當年都是一至六年級的學生,來自不同族群。研究者比較教師當年對他們個性的評估,並在40年後採訪其中的144人,分析他們個性的四個特點,即說話流暢、適應環境、易於衝動和自我鄙視行為。

分析發現,年輕時愛說話的人,常表現出熱愛知識、說話流暢、試圖掌控局面,和展現成人般的較高智慧。而語言不流暢的兒童,則愛找人諮商,面對困難會放棄努力,處理人際關係能力欠佳。

雅德賽思永平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閱讀完洪蘭教授的文章 , 心裡有些想法 , 也是我在帶孩子過程中所發現的一些問題 , 跟大家一起分享 ~
在教養過程中 , 我們是否真正學習 "放手 " 讓孩子在"犯錯"的過程中習得寶貴的經驗 ? 孩子往往因擔心害怕大人們的斥責 , 而選擇一哭二鬧甚或"說謊"來掩飾自我內心的恐懼 , 這兩種情況我都碰過 , 但事後便會深刻反省自己是否太過心急 ? 期望孩子達到我們的理想 ?
這些年 , 隨著她們日益成長 , 也感受到孩子們更懂得表達自我情緒 , 與希望得到師長與父母的認同 , 我亦時時提醒自己 , 讓孩子充份在自由的學習空間裡允許"犯錯"的可能 , 反觀 , 我們不也是一路跌跌撞撞的成長呢 ? 我想最重要的是 , 讓孩子瞭解在這些犯錯的過程中 , 有著我們對他們無限的關愛與包容 !!
以下為原文 :

 教會孩子遇事不逃避---【文/洪蘭】

勇敢嘗試,從做中學,孩子更能自我掌握。

最近又在報上看到有小朋友去溪邊玩水,一年級的弟弟不慎落水,四年級的哥哥怕被父母罵,不敢告訴家人,偷偷把弟弟留下的衣服掩埋起來,還懂得插一個湯匙作記號,等到家人發現去打撈已回天乏術,令人扼腕嘆息。記得不久以前,也發生過一件女童為了救另一個同學而落水,想不到其他三個人也是害怕挨罵,竟然不去求救反而跑回家去蒙頭大睡,失去了救人的先機。

知錯能改 經驗最寶貴

看到這種新聞一再發生,我們大人應該好好檢討一下,為什麼孩子犯錯不敢跟大人講?為什麼我們的觀念裡,不犯錯的才是好孩子?正確的觀念應該是──知錯能改的就是好孩子。我們不准許孩子犯錯,一犯錯就是重懲,使得孩子學會蒙蔽欺騙,以求眼前過關,不管後果如何,這種孩子長大後無法成為國家的棟樑,因為遇事畏縮,讓錯誤變大,是一個無用之人,難道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無用之人嗎?

雅德賽思永平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大家有看過這本書嗎 ?

裡面描述母愛的偉大 , 對孩子無限的關愛與包容 , 爸爸媽媽有空也可以上You tube ( 如下 ) 解釋給寶貝們聽喔 !

就是這本書: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F011282371&

You Tube (Video的敘述更讓人感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yZaOQu9chQ&feature=related


雅德賽思永平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